2015 DSE Econ 卷二 Paper 2 LQ 詳解 (應該暫時係最詳細既答案) (全卷完成)

(2015/5/5 17:25 updated 全卷完成)
(18:36 updated Q14a)

(23:26 updated Q13e/f)
2015 經濟 Paper 1 卷一 (MC) 見此:bit.ly/2015EconP1

2015 數學卷詳解:
卷二甲部Q1-30 見此: http://bit.ly/1J2kJYw
卷二乙部Q31-45見此:  http://bit.ly/1E1Np64

卷一甲部全答案連解釋:bit.ly/2015MathP1A
卷一乙部全答案連解釋:bit.ly/2015MathP1B 

-----
1a  i.(2) 免費物品;因為即使不用數費,但生產它需要資源/成本;而生產它們便放棄了(使用該些資源)去生產其他的物品
     ii.(3) 屬共用品(public goods);因為具有非競爭性(non-rival):我使用了你也可使用;
也具不可排他性(non-exclusive):我看了可以教人,或者我錄低再放比其他人,甚至約其他人一齊睇皆可。
1b*(3)  不一定;成本可分為貨幣成本和非貨幣成本,貨幣成本與交通上的時間成本MOOC必然較低,但要完成課程尚有其他時間成本,如溫習時間成本*,則可能MOOC會較高(MOOC始終不是親身,不能現場發問,又遠離拉記(library)搵料都麻煩d,又少互動,又冇得直接問同學仔,所以溫習時間成本理應會較高);
再者,不同人(問題指明another person)的溫習時間長短亦不同,所以時間成本亦理應不同。
所以總時間成本可能會使MOOC 的總成本較高。
(* 雖然問題無講明何謂 ”take a free MOOC” 和 “take a paid on-campus course(校園課程)”,但既然與校園課程比較,應該包括理解內容、功課及考試合格,不竟上堂不應該只是交左個人去就當係攪掂)

2a(2) 三級生產(tertiary production),因為提供銷售服務
2b(4) I) 因為電子商舖集中,能吸引顧客,減低廣告成本; II) 因為商戶集中,運輸公司時可一併運送,減低送貨費用

3(6) 同意,淨損失是指在市場力量未能完全發揮下,
的交易可能得益之損失。增加配額(Quota) 即減少干預 (注:供應數量增加),所以淨損失(deadweight loss) 會減少。

2015 DSE Econ Paper 2 Q.3

4a(2) 分配資源(resources allocation),因為文中提及價錢上升,並預期供應量會升,意即更多資源投入至生產小型住宅。
4b(2) 供應會減少。因為小型住宅與大型住宅屬競爭性供應(competitive supply),所以當對小型住宅喜好上升,其均衡價格上升,並使其供應(Quantity Supplied)上升。因而動用了較多資源(土地、建材等)生產小型住宅,於是較少資源去生產大型住宅。所以大型住宅的供應(Supply)減少

5*(4) 不能確定,視乎過去澳門的人在香港原屬就業還是失業
因為失業率 U%=U / (U + E) [U是失業人口,E是就業人口],
失業率升跌有三個可能:
I) 若過去澳門的全是香港的就業人口,那麼,分母的E減少了(勞動人口減少),而分子不變,香港失業率會上升
II) 若過去澳門的全是香港的失業人口,那麼,分子分母一同減少同一數值,香港失業率會下跌
III) 若過去澳門的兩者皆有,則視乎其比例,失業率可升亦可跌(注2)。
[注1:你不能假設工作職位不變,而勞動人口減少,所以少左人爭飯食,失業率會跌,因為可能職位空缺跟本唔啱原來既失業人士呢?]
[注2:跟據數學原理,當分子分母各減一(不同的)數,若它們的比例剛好是原分數的比例的話,該分數的數值不變。
例:原分數為4/100,分子分母分別減1及25,新分數為3/75,數值不變。
所以,若原失業率為4%,過去澳門的人,失業就業之比要1比24,才使失業率不變,
若失業人士較多(多於1:24),則失業率會跌;若就業人士較多,則失業率會升]

6a i.(1) 1000 / 5000 = 0.2
    ii.(2) 貨幣供應=存款+非銀行公眾持有貨幣 = 5000 + 150 = $5150 million
6b(2) 貨幣基礎(monetary base M0) = 銀行儲備+非銀行公眾持有貨幣
原M0 = 1000 + 150 = 1150
新的$50 million 最終會全數加進銀行儲備,因為公眾永遠持有$150 million。
所以新M0 = (1000 + 50) + 150 = $1200 million
6c(3) 最終儲備會是1050,所以存款會是1050 x (1/0.2 = 5250),
所以新貨幣供應 = 5250 + 150 = $5400 million

7a(2) 絶對優勢(Absolute Advantage, AA) 是指用同樣資源,可以生產較多產出(Output),在問題中只提及兩國各自用了她們的所有資源,而沒提有多少,所以AA不能計算
7b(4) 先計兩國的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 CA):
A: 15 R(Rice) = 3 C (Clothing)  ⇒ 5R = 1C (每做1C要放棄5R)
B: 8R = 4C  ⇒  2R = 1C (每做1C要放棄2R)
所以B國生產C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較低,B國的CA 在C (成衣 Clothing),

再計算另一物品R (大米 Rice) 那國有CA:
A: 5R = 1C  ⇒  1R = 0.2C
B: 2R = 1C  ⇒  1R = 0.5C   ⇒   所以A國的CA 在R (大米 Rice)

兩國若按CA生產:
A國生產 15R; B國生產 4C
B國若把 3C,改為生產 R,只能生產 3 X 2 = 6R
現出口 3C 換取 12R,
得益為: 12R - 6R = 6R

8.(8)
建議1:機會均等化(Equalizing Opportunity),增加窮人學習機會,使能向上流動
短期:15年免費教育講緊係三年幼稚園,唔會減少人就業;但政府開支/福利開支增加,G 或/及 C上升(因可使用收入上升),AD 增加,總產出(Aggregate Output)上升
長期:能增加勞工生產力(Labour Productivity),使LRAS增加,所以長遠亦會使總產出上升

建議2:收入均等化(Equalizing Income),使失業者(低收入者)可增加收入。
短期:福利開支增加,市民可使用收入上升,C上升,AD 增加,總產出(Aggregate Output)上升
長期:減低人們的工作意欲(Incentive to Work),勞動人口減少,使潛在本地生產總值(Potential GDP)減少,LRAS減少,所以長遠不能使總產出上升,反而可能會減少。

9a(2) (注:對比公眾有限公司)優點:較低成立費用、不易被敵意收購; 缺點:資金來源較受限制。

2015 DSE Econ Paper 2 Q.11

9b(2) 橫向(Horizontal) :同一生產階段的產品(普通快餐與高級快餐應是合理替代品)
 側向(Lateral):相關但沒競爭性的產品(你可話佢地冇競爭性都得)
9c(4) 以價格競爭(price competition)去爭取市場,使用品質較低的源料,規模經濟使成本較低。。。
9d(2) 不包括;因為未有創造到產品的增值(反而是毁滅了價值,知道增值計算法(Value added approach)?GDP其實係計創造了幾多價值);未有人能享用到相關的貨品

10a i.(2) GDP: 增加 3 million,當年的本地生產服務增加了這數目。(本地RPU的生產為這數目)
      ii.(3) GNP: 減少 5 million,GNP = GDP + 生產要素淨流入(Net Income From Abroad, NIA)
             ⇒  GNP 改變 = (+3) + (-8) = -5 million
10b(4) (注:對比合約A)生產力較高(刺激入球);風險攤分(輸波入球少比少d);不用白養人(有波打先比如$)
10c(3) 球員的地域流動性高,較容易可以到其他國家工作(簽証易攞),所以好的球員要用較高工資先可留住。但職業流動性低,因為工作具高度專門性,所以退休後人工較低(因沒有其他工作的相關技術)。


11a i.(2) 成正比關係(positively related);它們趨勢(trend,即長期走勢)都是稍稍上升,並於2011年見頂回落。
ii.(2) 直接稅向個人/收入收取的稅收(如利得稅,薪俸稅、物業稅等),很受經濟週期(即名義 (Nominal) GDP)影響;因為若經濟好,名義GDP增加多,工資花紅多,公司利潤亦高,稅率不變下,政府直接稅稅款亦會上升。反之亦然。
11b(2) 稅基(Tax base)即要交稅人士的數量,因香港主要稅收來自直接稅,要做生意、打工人工高於免稅額、或有物業出租才要付稅,人數較少(約1百萬人)。間接稅即收取在貨品或服務的稅(間接:不直接向人身上收取),舉例若增收一般銷售稅(General Sales Tax),即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皆要交稅,那麼要交稅的人必會增加,便能擴闊稅基。
11c(4) 加煙稅,生產成本上升(因交稅責任由售賣方負責),供應減少,價格上升。但因為沒有好的替代品/使會者已上瘾,香煙的需求價格彈性很低。所以即使加稅使煙價上升,其需求量(及交易消售量)亦只會稍稍下跌,對市民戒煙作用不大
11d(7) 已完稅(duty-paid)香煙 與 未完稅(duty-not-paid)香煙(私煙) 屬替代品
加煙稅,完稅香煙價格上升,需求量因此下跌。煙民因而轉向其替代品-私煙,使對私煙的需求上升
同時海關致力打擊私煙,即私煙生產成本上升,供應減少(向左移)。
需求增加 供應減少,最終交易量升或跌,視乎求與供改變的福度,那個較大,若需求增加(右移福度)多於供應減少,則交易量會上升

12a(2) 經常帳(Current Account)會變差(worsen),因為旅客減少,出口的貨品及服務亦減少
12b(5) 內地旅客減少,出口(X)減少/做旅客生意公司收入減少,裁員結業,香港市民收入減少,所以消費(C)亦減少/做旅客生意差,公司減少投資(I)。 [可能要提及兩樣] ⇒  AD減少,物價跌  產量減

2015 DSE Econ Paper 2 Q.12


12c(4) (注:問長期的市場力量調整,或要提短期工資等資源價格不變)市場在E點即存在通脹缺口(inflationary gap),生產量高於 LRAS 的Yf,資源(生產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被過度使用因而出現資源短缺(Shortage)現象;
短期要素(Factor)價格,因價格僵性(Price rigidity)難於完全調整(Fully adjusted),但在長期,價格會上升使市場清銷(Clear the market),生產成本上升,SRAS減少(向左移);
要素市場價格會逐步上升至均衡水平(SRAS隨之減少使短期均衡=長期均衡),其使用回復至效率(Efficient)應用水平(全民就業Full Employment),產量亦回復至潛在(Potential) GDP (LRAS 的 Yf)
12d(4) (注:問題比哂hint話當交通太擠迫可能會出現無效率 Efficiency)當公共交通工具未到負載上限前,每多載一人的MC只是該人自己的成本-車資+時間成本(MPC 私人邊際成本 Marginal Private Cost)。
但當公共交通工具已逹負載上限(太擠迫),再多一人,會使車箱裝載不了而要多等一(幾)班/使空間太擠迫減慢其他人的步伐,令其他乘客的時間成本亦皆上升(e.g.,每人增加10秒),這是太擠迫時,多一名乘客的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
但由於每人只顧自己的成本(MPC),但此時已過分擠迫,MSC(社會邊際成本 Marginal Social Cost)便是 10秒 x 受影響(其他)乘客數量。
假設乘客並無外部得益 External Benefit (MPB = MSC),均衡數量的MSC高於MPC,但每人只按MPC去作決定,因此均衡乘客數量會在MSC 高於MSB的水平,因此出現無效率及淨損失(Deadweight loss)。

2015 DSE Econ Paper 2 Q.12 D

13a(3) 廠商為得到最大利潤(Maximizing profit),會生產至 MR = MC 的水平 (生產所有收入高於成本的產量),再按需求訂立這數量的相應價錢。(若訂高些或低些的價錢,根據需求曲線,其數量會使MR≠MC,利潤便不是最高)

2015 DSE Econ Paper 2 Q.13



13b(2) 因為以單一定價(Uniform pricing),產量的P > MC,即 MB > MC,即多生產一件的社會得益,高於其成本,所以屬無效率(Inefficient)。
(FAQ : 得益>成本,那為何廠商不生產?因為得益的是社會上的其他人,而廠商,若繼續生產,總利潤反而會減少(因單一定價下多生產,要減價才可售清))
13c i.(2) 定額稅(Lump sum tax),生產數量多少均付相同數額,屬固定成本(Fixed cost);而邊際成本(MC, Marginal cost),是多生產一件要多付的成本,屬可變成本(Variable cost);所以 MC 不會變。
13c ii.(2) 由於MC不變,所以價、量亦不變
13d(3) 未必是(might not be);價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 意即同樣成本的物品,賣不同價錢。一般來說,工業(Industrial) 用戶使用量遠高於家庭(domestic) 用戶,雖然MC(亦即變動成本 Variable cost)不變,但高用量用戶的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較低;所以它們並非相同成本,不屬價格分歧。
13e(2) 縱向合併(Vertical Merger),因為收購了上一個生產階段的廠商,可防止競爭對手取得生產資源
或)  實行縱向協議(Vertical agreement)之中的 獨家交易(Exclusive dealing):唔賣煤比其他發電廠
13f(2) (注:問題係問不一定反競爭,唔係問對消費者有咩好處)屬後向擴張(Vertical backward expansion),可保障源料供應穩定或減低交易成本,提升電廠的競爭力,從而促進它與其他電力供應提供者(燃煤以外)的競爭。

14a(2) (注:問題用would而不是could)不可能生產於N點因為在PPF之內的點代表了資源的浪費,未有善用資源。/或答 可能會生產於N點,因為經濟可能在通縮缺口(deflationary gap),所以總需求不足
14b(3) (注1:PPF非直線;注2:問題給X的生產成本為1X=2.5Y只是在E點不確定/沒有。曲線的PPF,代表兩物品的生產成本是可變(Variable)的。X 的 MC為在該產量 PPF相切(tangent) 直線的斜率。
由AB斜率可見國際上 X 的 MC 為10÷10 = 1 (忽略負值)(1X=1Y);
而在問題中的國家,PPF上半部的斜率低於 AB,即生產1X 的成本少於 1Y;但PPF下半部(包括E點)的斜率大於AB,即生產1X 的成本多於 1Y。
所以該國生產較少的X時,是有比較優勢(CA,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但產量多於PPF中點時,優勢便消失,所以該國生產X沒有/不確定有比較優勢。
2015 DSE Econ Paper 2 Q.14


14c(3) 新的生產點會是PPF中點,該點的切線(tangent)便是新CPF(消費可能曲線) 。
14d(3) 會有貿易得益,因未有貿易時生產及消費均在E點;有貿易後,E點完全在新CPF之內,代表該國可通過貿易,消費在E點右上方的G點(在新CPF上)(X及Y均增加)。
14e i.(1)按人口計的GNI(PPP) 上升 (產量上升,人民收入上升)
14e ii.(4) 閒瑕(leisure)減少;生產帶來的不良影響(Undesirable effect of production) 如污染;物價上升;貧富差距惡化。

(全部完成!)

74 則留言:

  1. 快D出GDP果條#adore

    回覆刪除
  2. 唔該唔知可唔可以list每分題幾多分出嚟?thankyou very much!

    回覆刪除
  3. 第十題aii) 個教練唔係教左兩個月,人工(salary)係8M , 咁唔係減16M 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唔係,應係總工資。
      He received $8 million as his salary and returned to Brazil afterwards.

      刪除
  4. Q5 方面,題目(英文卷)上有講到係hong kong WORKERS 搬左去澳門搵工...其實係咪已經暗示左係原屬就業人士呢?唔該曬:)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都唔少考生咁諗。(見 我的高登帖
      講真,肯過澳門做野,應該主要係香港搵唔到工(即係失業)先過去啫。
      我個人覺得可以係就業或失業工人(因為有謂失業工人 unemployed workers),考題咁寫目的應該係話去澳門的係勞動人口入面既人。
      不過疑點利益歸被告,你係答題講清楚應該者ok。
      再者,考評局若發覺佢題目好誤導的話,可能都會改marking。

      刪除
  5. 8.aggregate output 分唔分REAL 同NOMINAL?
    9a. advantage: less risk of being taking over?(抄MC)

    回覆刪除
    回覆
    1. 8. 應該唔分,output 意即產量,即係 volume,冇價值既意思。所以應該係指 real。
      9a. advantage: less risk of being taking over? >>> 啱

      刪除
  6. gdp=3-8= -3 ? not value-added of that firm?

    回覆刪除
  7. 9C答異質物品同冇完全資訊得唔得?
    我咁諗係針對點解佢地價格唔同,而唔係點解M記較低

    回覆刪除
    回覆
    1. 都可能有部分分數,因問題有問為何M記定價較低。
      要睇marking

      刪除
  8. Gdp 果題用expenditure approach
    Y = C+I+G+NX
    C, 用左3m上堂
    I, RPU公司用左8M去投資capital(教練的知識),而因為個教練提供知識既地點係本地,所以唔洗扣import
    就算用income approach (sum of income distributed by RPU, source: OECD Gdp definition ) 本地人比左3m上堂,RPU 球會比左8m購入教練知識,3m+8m=11m


    好啦,假設gdp 果part唔計巴西教練果8m,GNP 入面個net income form abroad 都唔應該扣8m,本身gdp都無計個教練係香港收果8m,何來要抵銷返8m去搵本地除去非rpu既生產?

    回覆刪除
    回覆
    1. Sorry 你呢個message 比 Google 送左去垃圾訊息,依家先睇到。
      你咁講真係有d夾硬黎!
      第一,人工第一唔會增加human capital,training先會!
      第二,工人唔係獨立RPU,係屬於請佢既公司入面。

      至於GNP,呢個唔係扣既概念,係以“地堿“做單位,定"人"做單位既概念。
      例如,香港呢年國內 零 生產(GDP=0),但有外國人黎左做左三個月搵左$30000,咁點?

      刪除
    2. 我同上面個位網友一樣都係分別將GDP同GNP計成11M(3+8)同埋3M(11-8)
      首先,我記得外來人口進入本地工作,只要佢係為Resident Producing Unit(RPU)做野,即使時間不超過一年,佢既收入都計算在GDP裏面.因此,佢既收入(8M)同埋球會既收入(3M)都應包括在GDP裏面
      第二,Net income from aboard(NIFA) = Income earned by residents of this economy from all other economies(A) - Income earned by non-resident in the economy(B)
      假設A=0(唔係既話冇得做),B=外來人口(球員)既收入=8M.i.e. NIFA= - 8M.因此,GNP=GDP + NIFA= 11 - 8 = 3M

      另一方面,至於阿Sir你既例子,以我目前既經濟認知認為係冇可能,因為正常狀況(啲貨冇俾人銷毀)GDP=當地既所有生產總值,由於B(Income earned by non-resident in the economy)不屬於嗰個經濟體居民所生產的價值(收入),所以係正常狀況,真係有外國人黎左做左三個月搵左$30000,咁GDP至少有$30000,然後係GNP度減去該$30000.

      GDP個條真係困擾咗我好耐,希望若有錯誤之處請不吝指正.至於對阿Sir你既例子,純淬為小弟愚見,望Sir賜教.

      刪除
  9. Revenue must be equal to GDP($3million)?

    回覆刪除
    回覆
    1. Yes. 因為 revenue 即你生產的物品的市價,此為GDP之定義。

      刪除
    2. 但唔係GDP可能低過revenue?(因為會有intermediates or import)

      刪除
    3. 同問...點解唔使减import of service(8milliom)

      刪除
    4. 唔係GDP可能低過revenue?(因為會有1) intermediates or 2) import)
      同問...點解唔使减import of service(8milliom)
      ***一齊答***
      >>>>> 可以,若果 1) 我唔賺錢仲要蝕賣 2) 與1)同,即係入口既係 intermediate goods。
      >>>>> 但呢條入口既唔係 goods/services,而係 factor services,所以唔扣

      刪除
  10.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1. 第7題唔係問出口稻米國的得益?應該用成衣做單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唔係,係問成衣出口國的得益(Calculate the total gain from trade for the clothing-exporting country.)

      刪除
  12. 1.請問q9 disadv寫左fewer sources of capital岩唔岩?
    2.q8a唔係咁夠時間做 上part只係寫左euqalising opportunity同potential output既影響而下part只係講左equalising income同aggregate output既影響(shortruneffect)係咪拎唔足分?
    3.q12market force adjustment個題如果冇提到inflationary gap同excess demand for factors只從factor costs上升開始推會扣大概幾多分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都啱
      2 應該唔足,我估8分好大機會要SR LR答哂
      3 頂多扣1分,有可能唔扣。

      刪除
  13. 請問如果Q7寫perfecrly inelastic demand 得唔得?
    唔太realistic好似,但請問會唔會accept?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唔得,因為若真係如你講咁點加煙稅都完全冇用,但問題係講話不能 *有效地 減少。

      刪除
  14. Gdp同gnp 冇寫升同減左幾多million得唔得?

    回覆刪除
    回覆
    1. 第10條?唔得,問題明顯比數字你去計。

      刪除
  15. q11c 寫左 perfectly inelastic damand得唔得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唔得,因為若真係如你講咁點加煙稅都完全冇用,但問題係講話不能 *有效地 減少。

      刪除
    2. 但系中文卷考生話份卷寫消費量沒有減少

      刪除
    3. 唔係化?英文:"would not *effectively* reduce the quantity consumed ..."

      刪除
    4. 系ah 請問eaa會唔會好人d 兩個都accept? 無理由中英文marking唔同gua...TT

      刪除
    5. 我都睇到係消費量

      刪除
    6. 會唔會字眼係 "不能 *有效地* 減少消費量呀"?(英文就係咁講啦)
      仲有,講緊係一個真實的案例,又冇話 *假設*不能減少消費量,現實情況唔可能加煙稅消費量不變喎。(再者垂直需求線係違反需求定律添-所以如果咁問應會話 *假設*)

      刪除
    7. 中文卷的確寫無減少 我系諗緊可能出卷員心目中將effectively 當做adverb 加強語氣 作為考生 畢竟發現理科商科卷文法並不字字執到正
      同埋statement系由一個人提出 以支持tobacco tax 無用 所以唔會講“假設“/assume or suppose?

      刪除
    8. 認同樓上 個句野系經濟學家表達立場 話反對煙草稅 因為無用 所以唔會講假設 減低自己說服力
      而中文卷就寫“沒有減少“
      所以都唔知點-_- 我覺得eaa無理由gum唔公平 比中英文卷唔同marking
      因為如果英文個“effectively "真系要執到咁正(雖然我覺得唔會) 就系eaa出錯

      刪除
    9. 我仲未有中文卷睇,有人有的話可否pm一個比我?

      刪除
  16. 9C答Starbucks service比較好可以嗎? the better service quality is reflected by the higher price.
    同埋如果第8題靜係講左short run effect (即係G升,AD升,output升),無講long run aggregate output increases, 會扣幾多分?
    Thanks

    回覆刪除
    回覆
    1. 9C答Starbucks service比較好可以嗎? >>>> 未必得,少少偏離Econ Sense。服務好,未必意味收費高;服務好,要引起較大需求,先會價高。

      8題靜係講左short run effect >>>> 極大機會會扣,約2-3分。

      刪除
  17. 第4可唔可以配給功能因為將現存小型單位分配給願意支付最高價格的用家,把小型單位的價值極大化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機會得,要睇marking,機會不大。因問題問文中指出,但文中冇講你所講既野
      強大喜好(strong preference),使價升 >>>>> 此為 Signalling function,顯示出人們的喜好的改變
      預計起更多小型樓 >>>>> 好明顯係 資源分配

      刪除
  18. econ 卷一 二佔幾多

    回覆刪除
  19. 今年算難過上年?

    回覆刪除
  20. 點解新的生產點會是PPF中點??Thx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因為要在這中點生產,再經free trade後的CPF才會是最外的一條

      刪除
  21. 4a 可5可以寫 transmit market info to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回覆刪除
  22. Can I see the questions ��

    回覆刪除
  23. Q5 如果我5寫uncertain, 寫 if the % decrease in the unemployed population is greater than the % decrease in the labour foorce, the unemployment rate will fall. 有冇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有,但你果句statement其實數學上唔啱,但marker應該明你意思,1-2分。

      刪除
  24. 通常最低幾多% 有lv4, thx

    回覆刪除
  25.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6. 2013 or 2015 is more difficult?
    what is your prediction of lv 5* this year?

    回覆刪除
    回覆
    1. Want to ask too.

      刪除
    2. 我好細心咁睇番2013份卷,結論係13年深問題,好多都係高分題。
      今年(15年)深既,第一佔分少d,第二都冇咁深。所以今年cutoff分應該高過13年。
      要5* 我估要約84左右。

      刪除
  27. 卷一 45/45
    卷二 105-110/120
    大約lv幾?thanks

    回覆刪除
    回覆
    1. 92.7%(用你卷二中間分107.5計),
      都幾穩陣 5**。

      刪除
  28. 卷一40/45
    卷二要幾多分先穩5or可能有5?
    thx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以77%同84%計 5 同 5*。
      你分別要:86.3分,同98.3分。

      刪除
  29. 請問q13d寫左係價格分歧係米一定冇哂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冇分。但都要睇埋你點解釋。如果你解釋到佢地冇成本差異就可以。(但係我諗唔到)

      刪除

若想 *收到回覆* 通知,請以 Google 帳號登入,並勾選「通知我」(你依然可選擇 *匿名(唔開名)*) 。

另,Google 偶會審核留言而不能即時顯示,請耐心等候,不用重覆發表。謝謝!

關於作者

Ronald Chik (作者詳情及聯絡, 補習查詢)
教學廿多年,曾在傳統名校伊利沙伯中學、德愛中學任教,學位、副學士、文憑、毅進、中學、日校夜校皆曾任教。現主力湊仔,閒時替人補習,寫網誌,打羽毛球,生活悠遊。

標籤

/生活經濟 (73) '生活智慧 (48) /數學概念 (42) #DSE每年MC詳解 (37) '數碼智慧 (33) '趣味文章 (23) #讀書溫習相關 (20) /數學應用 (19) #S5 (16) //奧數.數學遊戲. (15) '親子 (13) //圖表說故事 (9) #S4 (8) #高小 (8) //老師不教的數學 (8) ''Youtube (7) ''男女關係 (7) #S6 (6) 'Guest Post (6) //MC技巧 (6) #練習 (5) '精選文章 (5) //日曆數學 (5) $\Money and Banking(貨幣與銀行) (4) '經數學堂 (4) //答客問 (4) #S1 (3) #大專 (3) $\Opportunity Cost(機會成本) (3) //計數機 (3) /經濟學習 (3) #P1-3 (2) #S2 (2) $\(Elective) Monopoly Pricing (壟斷定價) (2) $\GDP (2) $\Market Structure (市場結構) (2) ''GIF (2) #2 (1) #3 (1) #K1-3 (1) $.Algebraic Equation in One Unknown(一元一次方程) (1) $.Co-ordinate Geometry(直角座標) (1) $.Measures of Dispersion(離差的量度) (1) $.More About Graphs of Functions(函數圖像的進一步認識) (1) $.Percentage(百分比) (1)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排列與組合) (1) $.Pi(π)(圓周率) (1) $.Plane Geometry(平面幾何) (1) $.Probability(概率) (1) $.Pythagoras Theorem(畢氏定理) (1) $.Quadratic Equations(二次方程) (1) $.Statistics(統計學) (1) $.Trigonometry (三角學) (1) $\Consumer & Producer Surplus (消費者與生產者剩餘) (1) $\Demand & Supply(供求理論) (1)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經濟增長與發展)[選修] (1) $\Externality(界外效應) (1) $\Factors of Production(生產要素) (1) $\Fiscal policy(財政政策) (1) $\International Trade(國際貿易) (1) $\Market Structure(市場結構) (1) '待發佈 (1)

Youtube 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