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或買日本食品前必看] 做人,還是不要太善忘吧-日本核幅射泄漏之生態影響報告





日本福島核電廠核災發生 2 年仍未受控

東京電力公司的第一座核能發電廠福島核電廠(Fukushima Daiichi),是全世界25個發電量最大的發電廠之一。該核電廠在發生於 2011 年日本 3 月 11 日的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後受損,日本政府於同日宣布進入「核能緊急事態」。


核災發生逾 2 年後,地震與海嘯災後的復原工作緩緩前進著。日前,東京電力公司坦承表示,福島核電廠每日仍有 300 噸滲漏的輻射污水,經由地下滲透流入太平洋。該電廠發生核災至今,已向太平洋釋出 20 萬億至 40 萬億貝克(Bq)輻射單位的放射物質,估計善後需時 40 年及 110 餘億美元成本。

日本福島核電廠核洩漏問題已經有兩年多,但是至今仍未解決,甚至日益嚴重。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日前再度發表聲明,目前核電廠內的汙水儲存罐也發生外洩事故,在4個地方檢測到高放射量,且持續增強中,達到每小時 1800 毫希(或稱毫西弗 mSv),一般成人在這樣的輻射量下,超過 4 小時可能導致死亡。

福島核災後大幅提高了食品的輻射安全容許量



實際上,核能污染的問題,雖看不到、嗅不到、摸不到,卻透過日本當地的空氣、海洋、食物、飲水,持續進行不易察覺的侵略。但人類似乎為了發展、為了方便,不管是日本政府、還是多數百姓,都會想辦法麻醉自己,總認為所謂的核能污染災難,不至於真的來臨。



福島核災前,日本食品的輻射安全容許量在每公斤 0.1 貝克。核災後的一年,不得已採用核戰的暫定標準,食品的輻射安全容許量達每公斤 金500 貝克。在日本國內外嚴重抗議下,日本政府 2013 年 4 月,才下修為每公斤 100 貝克,但與更嚴格的標準相比,差距仍超過百倍。





日本福島、茨城等鄰近五縣食品至今監測到的輻射量仍高出標準許多。輻射傳播無遠弗屆,從食物中攝取的「輻射」,進入人體內,其對健康危害往往是日積月累,無聲無息的發生,更沒有所謂的「低限劑量」。接受到輻射的人體,不論劑量多少,都可能損害遺傳物質、增加不良遺傳的機率、引發癌症。

核輻射污染已擴散至泥土海洋中






2011 年 10 月,常在電視節目上公開試吃福島產蔬菜的日本主持人大塚範一,被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俗稱的血癌,被疑可能與吃了受核輻射污染的食物有關。日本研究人員表示,一些放射物質可能在環境中殘留數十年,經食物鏈傳播。

福島核事故的放射物,已徹底融入了海底泥土當中深達20厘米,就像當年蘇聯的切爾諾貝利地區的核污染一樣,在漫長的年月中,都不可能輕易散去。一旦整個海洋生物鏈中,真的出現變異的 DNA,全人類都將是受災者。

受到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情況越來越嚴重,日本學者擔心幅射水流入海中,附近魚群恐被污染。民眾吃下肚,可能危害健康。

旗魚、鮪魚、鯊魚這三種魚類,在迴游時,會回到日本海域附近,再回到台灣這邊的海域。醫師因而建議台灣民眾,盡量少吃大型魚,尤其是魚的內臟,像是魚肝。也盡量少吃從日本進口的海鮮,如比目魚、鮪魚等。

高劑量輻射對人類之影響

目前已知,受到高劑量輻射,可能引起人體罹患白血症、肺癌、肝癌、卵巢癌與直腸癌等。整體的致命風險機率:每西弗(即 1000 毫西弗 mSv)為百分之五。人體的體內,因自然存在或經呼吸、飲食,會攝入放射性核種的輻射。

台灣地區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約為1.62毫西弗。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報告稱:由於細胞具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一次或多次100毫西弗以下的低劑量輻射,不會造成臨床上的功能損害,因而發生癌症的機率微乎其微 。

即使以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劃作貧窮線,貧窮仍舊在理論上是可以完全消滅的

較早前政府制定了 「貧窮線」,社會上鬧得熱烘烘,其中政府方面曾公開說過「永遠不能完全消滅貧窮」。這個我在這借經濟學家 林本利 的一篇文章,讓大家看真這個謬誤。其實 即使以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劃作貧窮線,貧窮仍舊在理論上是可以完全消滅的(例子見以下紅字部分)。
----------
蘋論: 千萬豪宅業主 亦屬貧窮戶
梁振英出任特首後重設扶貧委員會,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訂立「貧窮線」,藉以了解香港的貧窮情況和協助制訂合適的政策減貧。

近日政府發表《2012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便是以貧窮線去計算香港的貧窮人口和住戶數目。 香港貧富不均問題日趨嚴重是不爭的事實,但用以量度貧窮情況的貧窮線本身有其局限,倘若將計算結果照單全收,恐怕未必能對症下藥,政府政策未能幫助那些有真正需要的貧窮家庭。

扶 貧委員會參考國際經驗,採納「相對貧窮」概念,以政策介入前(即扣除稅項及現金和非現金福利轉移的影響)為量度基礎,按不同住戶人數收入中位數的50%訂 立貧窮主線。按照這個方法,計算出在2012年,一人住戶的貧窮線定在月入低於3,600元,二人住戶低於7,700元的水平。全港貧窮人口高達131萬 人,貧窮率為19.6%,涉及54萬住戶。

不少人以為若採用貧窮線去量度貧窮情況,便直覺上覺得永遠有人處於貧窮線之下。這個想法其實是 對貧窮線的一種誤解。假設全港只得三個一人住戶,它們的收入分別是0元,7,200元和10,000元,收入中位數(即排中間的家庭)是7,200元,一 半即3,600元。在上述例子,三個家庭中有一個家庭收入低於3,600元。

倘若三個家庭的收入分別是4,000元,7,200元和 10,000元,收入中位數依然是7,200元,一半仍是3,600元,三個家庭的收入全部高於3,600元,沒有一個家庭生活在貧窮線之下。政府官員和 評論員以為理論上永遠無法滅貧,往往是因為誤將家庭收入中位數作為貧窮線,而忽略中位數的50%才是貧窮線,所以便出現永遠有一半人處於貧窮線之下的錯誤 觀念。

理論歸理論,在現實世界實在難以完全消滅貧窮,特別是全部家庭成員都是長者的一人和二人住戶。由於絕大部份的長者已經退休,沒有薪 金收入,加上他們未必把子女給予的生活費和其他收入(例如租金、股息和利息等)視作收入,向統計處如實匯報,故此便出現大量零收入的一人和二人住戶。

在54萬個貧窮住戶中,便有32萬個屬於一人和二人住戶;當中大部份是沒有收入的長者戶。隨着人口老化,越來越多住戶屬於「零收入」的長者住戶,恐怕只會越來越多住戶的收入低於貧窮線水平。

即 使退休長者沒有薪金收入或退休金,但他們可能有子女供養,或者定期收取投資收入,故此不一定貧窮。《貧窮情況報告》便揭示近20萬所謂「貧窮戶」,是擁有 私樓或居屋,而且九成以上的業主已不用供樓。即使這些擁有物業的貧窮戶將單位用作自住,沒有租金收入,他們亦可以申請安老按揭(即逆按揭),每100萬元 樓價每月可收取約2,000元。再加上每月2,200元的長者生活津貼(資產審查不計自住物業),擁有物業的長者貧窮戶早已脫貧。倘若不把自住物業視作資 產和收入來源(透過逆按揭),恐怕一些住在千萬豪宅的業主,也被界定為貧窮。

退休長者若然入住公屋,每月獲取的公屋福利至少價值千多元, 加上長者生活津貼,在政府政策介入後亦已脫貧。因此,最需要政府支援的就是那些無依無靠,租住私樓的長者。即使政府給予獨居長者3,600元的現金援助, 亦難以應付租金和生活開支。由於有大量「零收入」的獨居長者,拉低一人住戶的入息中位數,以致出現一人住戶的貧窮線(月入低於3,600元)不及二人住戶 (月入低於7,700元)一半的荒謬現象。日後政府制訂扶貧政策時,必須注意這情況。

今年政府正式落實長者生活津貼計劃,故此明年再發表《貧窮情況報告》時,政策介入後的長者貧窮住戶和人口勢必大減,這有助特首提升民望。

關於作者

Ronald Chik (作者詳情及聯絡, 補習查詢)
教學廿多年,曾在傳統名校伊利沙伯中學、德愛中學任教,學位、副學士、文憑、毅進、中學、日校夜校皆曾任教。現主力湊仔,閒時替人補習,寫網誌,打羽毛球,生活悠遊。

標籤

/生活經濟 (73) '生活智慧 (48) /數學概念 (42) #DSE每年MC詳解 (37) '數碼智慧 (33) '趣味文章 (23) #讀書溫習相關 (20) /數學應用 (19) #S5 (16) //奧數.數學遊戲. (15) '親子 (13) //圖表說故事 (9) #S4 (8) #高小 (8) //老師不教的數學 (8) ''Youtube (7) ''男女關係 (7) #S6 (6) 'Guest Post (6) //MC技巧 (6) #練習 (5) '精選文章 (5) //日曆數學 (5) $\Money and Banking(貨幣與銀行) (4) '經數學堂 (4) //答客問 (4) #S1 (3) #大專 (3) $\Opportunity Cost(機會成本) (3) //計數機 (3) /經濟學習 (3) #P1-3 (2) #S2 (2) $\(Elective) Monopoly Pricing (壟斷定價) (2) $\GDP (2) $\Market Structure (市場結構) (2) ''GIF (2) #2 (1) #3 (1) #K1-3 (1) $.Algebraic Equation in One Unknown(一元一次方程) (1) $.Co-ordinate Geometry(直角座標) (1) $.Measures of Dispersion(離差的量度) (1) $.More About Graphs of Functions(函數圖像的進一步認識) (1) $.Percentage(百分比) (1)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排列與組合) (1) $.Pi(π)(圓周率) (1) $.Plane Geometry(平面幾何) (1) $.Probability(概率) (1) $.Pythagoras Theorem(畢氏定理) (1) $.Quadratic Equations(二次方程) (1) $.Statistics(統計學) (1) $.Trigonometry (三角學) (1) $\Consumer & Producer Surplus (消費者與生產者剩餘) (1) $\Demand & Supply(供求理論) (1)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經濟增長與發展)[選修] (1) $\Externality(界外效應) (1) $\Factors of Production(生產要素) (1) $\Fiscal policy(財政政策) (1) $\International Trade(國際貿易) (1) $\Market Structure(市場結構) (1) '待發佈 (1)

Youtube 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