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周前拙作「圍堵中國是美國國策」刊登後,才注意到一段四月底的新聞,有世界銀行及聯合國參與的「國際比較計劃」(ICP,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Program)發表報告,認為2014年中國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一哥。此事在美國頗引起恐慌,與幾年前中國GDP超越日本時有些相似。
拙作中估計,大約四年後中國GDP才會超過美國,為甚麼現在又說這會提早?當中涉及中美兩地物價指數估計的差別。比較GDP有兩種算法,一是把中國GDP用官方滙率折成美元,2013年中國GDP有9.33萬億美元,等於美國55.8%,兩國差別仍大。(Point 1)
兩種方法比較GDP
美國物價較中國貴,一元美金折成人民幣後在中國買到的東西比在美國要多,所以經濟學界不少人認為要調整貨幣購買力才可得到較準確的估計,這便是所謂購買力平價的計算法。經調整,根據拙文引用數據,2013年中國GDP等於美國80.1%,所以我才有2018年中國GDP應可超越美國之說。ICP最近更新物價調查後,發現低估中美物價差別,改用新數據後發現2011年中國GDP(用購買力平價算)已是美國的87%,差距比前估計低得多,所以到了今年中國的GDP便可超越美國。購買力平價還是官方滙率,那一種方法更好?沒有統一答案。一般而言,購買力平價更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但在國力比較上,滙率折算也有意義。另一問題是國際上不同地方物價調查涉及很多技術困難,不易有完全可信的結論。。。
原文自「用經濟學做眼睛 」
RC: 簡單對「購買力平價(PPP)」的意思補充一下,在Point 1中述,中國的GDP現在(2014)只約及美國一半,中國約9萬億(美元),即美國約18萬億(美元)。雖然已經換算了相同貨幣(美元),但同樣$1美元的購買力(可以買到多少東西),在美國和在中國是不同的。我們愛到台灣、泰國等地旅遊,其中一原因便是因為那裏的東西比香港便宜,便是這個概念。
為要知道不同國家物價相差多遠、多少百分比,實際計算不易,在這不贅。但經濟學人Economists雜誌便有著名的「巨無霸指數」,看不同國家做材料大致相同的巨無霸,賣價相差多遠,便大約知道她們的物價水平相差多遠。我另文「全球最富有地區(按購買力平價計),香港排第七」亦有以不同國家工資比較,解釋購買力平價的意思,有意者可Click 入看看。
DSE經濟課題:(選修課) 經濟增長與發展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若想 *收到回覆* 通知,請以 Google 帳號登入,並勾選「通知我」(你依然可選擇 *匿名(唔開名)*) 。
另,Google 偶會審核留言而不能即時顯示,請耐心等候,不用重覆發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