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DSE Econ 卷一 MC 詳細解釋(Part 1 Q1-15) [含Q15詳解]

Answer Key:

AACDC CDBBD
BABCC* CBBBA
ABCCB AACDD
AAACB DDDCC
ABDDD

*Q15 有網友問左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1.    看清問題,是繼續踢的成本。(詳細見此: 2014 經濟 MC Q1 曼聯發現球場水浸,繼續踢機會成本會唔會變?)

2.    通脹不會存在,因為沒有錢,假設只有兩隻貨品,原一換一,甲價升(1甲=2乙),則乙價跌(1乙=0.5甲)。不可以一般(全部貨品)物價水平持續上升。 / 利率會存在,因為可以用實物作利息回報。

3.    A選項應該為供給及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 and supplied)

4.    怎樣生產,因為由公屋變酒店,用途及產品不同了。另對象也不同了,所以也涉及為誰生產。

5.    計MP,第1-5名勞工,MP分別為 --, 20, 30, 20, 5 (第一個不能計)。

6.    固定成本$20,1-5每件MC: 20, 25, 30, 35, 40。原生產3件,即原MC為30,固定成本增不影響短期產量(有固定成本嘛)。所以繼續在市價3元下賣3件。

7.    注意問題問的是對「現有」股東的好處。

8.    只有A是明顯錯,其他都有啲啱。但BC都不是一定的,例如C一獨資者可能很有錢,不需合夥;D一獨資者亦可以生產很大規模。只有B是必定的,因一人不成合夥,所以二人決策彈性必然比一人低(未必你每項決定對方都認同)。

9.    C都有機會可以長遠增加勞動力供應,多些知識,不變為隱閉青年的機會大些。其實C一般只會增加生產力,又怎會增加人呢?C反而會減少勞動力供應,因為減少了由中學畢業的中學生(原本會投身社會)。

10.    一級生產是由自然界抽取天然資源,其成品稱為原料(原者最初也)。

11.    注意是「增加」「職業」流動性。B提供再培訓可以做到(幫失業者轉職)。

12.    引申需求,必須是由對產品的需品,衍生對要素投入(factor inputs)如勞工的需求。不同於輔助品(complements)般兩物品皆為產品。

13.    B減少了機場快線的替代品數目,因而減低了其彈性(加價不會太過減少顧客) / A則增加了替代品。

14.    思想開放,會多了人做,需求增加移至D1;多了管制,成本上升,供給減少至S2。

15*.    (1)不對因只影響需求量(Qd) / (2)對因加價前後銷售量皆不變為S / (3)短缺(shortage)少了必然少了淨損失(Dead Weight Loss, DWL)* / (4)不知,因價格成本升,但非價格成本(塞車的時間成本)跌。

*多謝網友留言查詢第15條, 提問大意是

為何生產量既冇過量亦冇太少, 為何會有 DWL? 
簡單答: 凡有干預, 打亂分配, 必有人受損。
詳答請繼續看下去 
  • DWL 者, 買賣雙方總 Surplus 減少者也。
  • 雖則看似只影響總 Surplus 的分配(部分 PS 轉至 CS, 見下圖[圖1]), TSS 看似不變, 實則不然。
2014 Econ Q15 解釋 Free market vs Price control
圖1: (左)自由市場下的CS,PS ; (右)價格上限, 似乎無 DWL? 其實不然, 因分得物品人士會變
  • 要解釋, 首先要知道這裡用的是市場需求。其表示了在該市場上, 對該商品持不同價值的人, 由高至低排好。例如, 圖1的左圖中, 所有購買該商品的人(Q1之前), 對商品的價值均高於價錢 (因此有 CS)。
  • 設價格上限後, 分配變成並非簡單的價格競爭(如本題增加了等候成本), 很大機會有些原本會購買該物品的人(最高價值者), 最終未能分配到, 因而減少了CS, 引致 DWL。
  • 以下圖(圖2)作例, 假設設價格上限後, C, H, J 因時間成本而退出競爭, 未有分配到物品。換上 K, L, N 三人得到(可能時間成本較低)。總分配人數不變(10人), 但因為換上了一些較低價值者(low-valued users), 因而出現淨損失*。
      *淨損失 = CS (或 TSS) 的減少 = MB (C+H+J) - MB (K+L+N)  
2014 Econ Q15 解釋 Price ceiling cause dead weight loss
圖2: 設價格上限後分配得的人士會變 
^ 圖1圖2及一些推論的參考網址


相關資源:
2014 DSE Math 卷二 MC 詳細答案
2014 DSE Econ 卷一 MC 詳細答案(Part 2 Q16-30)
2014 DSE Econ 卷一 MC 詳細答案(Part 3 Q31-45)


5 則留言:

  1. 我想問第5題 第一個mp唔系由1 unit of labour開始,點解計唔到第一個mp?

    回覆刪除
    回覆
    1. 第一個labour的MP不能計,是因為問題沒有交待0個labour時的產量是0。
      (你不能假設它是0)

      刪除
  2. 請問第十五題,由於supply is perfectly inelastic,所以quantity produced 只會係同一個位。咁冇overproduction 亦冇underproduction ,又如何會有deadweight loss?
    再者,deadweight loss is the potential gain not captured or the loss in total social surplus when MSB not equal to MSC at the quantity transacted. 係條問題個case裏面,只要price 係set below equilibrium price level, total social surplus 就唔會變,只係consumer surplus 同producer surplus 邊個大邊個細而已。點解仲會有deadweight loss?
    真心唔明,請指教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的問題大意是「為何生產量既冇過多, 亦冇太少, 為何會有 DWL? 」
      內文已補上解釋, 簡單講, 凡有 non-price competition 出現, 便會改變原有分配, 踢走一些原先的最高價值人士, 因此 TSS 減少了。

      刪除

若想 *收到回覆* 通知,請以 Google 帳號登入,並勾選「通知我」(你依然可選擇 *匿名(唔開名)*) 。

另,Google 偶會審核留言而不能即時顯示,請耐心等候,不用重覆發表。謝謝!

關於作者

Ronald Chik (作者詳情及聯絡, 補習查詢)
教學廿多年,曾在傳統名校伊利沙伯中學、德愛中學任教,學位、副學士、文憑、毅進、中學、日校夜校皆曾任教。現主力湊仔,閒時替人補習,寫網誌,打羽毛球,生活悠遊。

標籤

/生活經濟 (73) '生活智慧 (48) /數學概念 (42) #DSE每年MC詳解 (37) '數碼智慧 (33) '趣味文章 (23) #讀書溫習相關 (20) /數學應用 (19) #S5 (16) //奧數.數學遊戲. (15) '親子 (13) //圖表說故事 (9) #S4 (8) #高小 (8) //老師不教的數學 (8) ''Youtube (7) ''男女關係 (7) #S6 (6) 'Guest Post (6) //MC技巧 (6) #練習 (5) '精選文章 (5) //日曆數學 (5) $\Money and Banking(貨幣與銀行) (4) '經數學堂 (4) //答客問 (4) #S1 (3) #大專 (3) $\Opportunity Cost(機會成本) (3) //計數機 (3) /經濟學習 (3) #P1-3 (2) #S2 (2) $\(Elective) Monopoly Pricing (壟斷定價) (2) $\GDP (2) $\Market Structure (市場結構) (2) ''GIF (2) #2 (1) #3 (1) #K1-3 (1) $.Algebraic Equation in One Unknown(一元一次方程) (1) $.Co-ordinate Geometry(直角座標) (1) $.Measures of Dispersion(離差的量度) (1) $.More About Graphs of Functions(函數圖像的進一步認識) (1) $.Percentage(百分比) (1)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排列與組合) (1) $.Pi(π)(圓周率) (1) $.Plane Geometry(平面幾何) (1) $.Probability(概率) (1) $.Pythagoras Theorem(畢氏定理) (1) $.Quadratic Equations(二次方程) (1) $.Statistics(統計學) (1) $.Trigonometry (三角學) (1) $\Consumer & Producer Surplus (消費者與生產者剩餘) (1) $\Demand & Supply(供求理論) (1)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經濟增長與發展)[選修] (1) $\Externality(界外效應) (1) $\Factors of Production(生產要素) (1) $\Fiscal policy(財政政策) (1) $\International Trade(國際貿易) (1) $\Market Structure(市場結構) (1) '待發佈 (1)

Youtube 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