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乜都有] 美國醫療保險制度下的結果

『排程想要寫的文章很多,已經累積了超過十篇了,可是沒想到一打開 Windows Live Writer,結果只想說說瑣事,就請大家多多包涵。
許多人沒出過國門,不知道台灣健保好。我家那口子最近看牙,可搞得我們人仰馬翻,就請聽我細細道來。一開始是發現有一顆蛀牙,然後開始疼了。本來想說忍一忍,以後回國有機會的時候再看,結果忍了幾天沒忍住,於是我們踏上了破產之路,喔不,是終於決定去看牙醫。首先看了牙醫 A,A 醫生照了 X 光之後,說這顆蛀牙雖然外面只有個小洞,裡面卻蛀了一大片,離神經非常近,應該要作根管治療 (root canal)。結果一問價錢:880 美金,嚇死人了,那可是窮苦研究生半個月的薪水耶!這價錢實在把我們嚇到了,於是我們就決定回家商量,那天沒有再看。而且我們沒有特別喜歡這位牙醫,態度有點冷淡,而且我們只覺得是個蛀牙而已,應該不需要作根管,於是作罷。   〔全文:美國看牙停看聽 〕』

在網上看了以上這篇網誌,真的萬萬想不到,美國的醫療市場商業化得咁緊要(這完全是完全差別取價 perfect price discriminion 嘛)?!這個嘛,跟我們到街市買菜有咩分別?〔有,
貴好多!〕但看來這應該是常態噢。

為何要用這招呢?無他,爭取最大利潤嘛。美國國民大部分均有買醫療保險,稱 Social  Security。這樣,醫生一般會開天殺價,老友,不怕嘛,又不用你比,保險公司比啫。

而由於資訊的不完整,不同人所願意付出的金額亦會不同 (有與沒有買沒有醫療保險),因此創造了空間進行差別取價。差別取價必然使利潤增加。舉例說,兩人對洗牙價值分別為100 及50元,成本30元。而若你定價100,只一人幫襯,利潤70。若定價45,兩人幫襯,利潤卻只有30。但若使用差別定價,先開價100,第一人ok,第二人講價至45,做埋,利潤有85,為最多。

香港的醫生牙醫門,我地香港醫療卷都嗰頭近啦。睇怕你地都要學定市場學及經濟學,以備不時之需啦。

(但醫生要兼顧 marketing,並花咁多時間討價還價,減少了在职的工作經驗,不務正業,難怪文中說顧客對牙醫的評分這麼低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若想 *收到回覆* 通知,請以 Google 帳號登入,並勾選「通知我」(你依然可選擇 *匿名(唔開名)*) 。

另,Google 偶會審核留言而不能即時顯示,請耐心等候,不用重覆發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