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訂考試溫書時間表及一些讀書心得(上)




由現在開始至第二屆新高中考試的時間大概不超過一年,對於準備由中五升中六的同學應該最為緊張!如何著手開始溫書呢?怎樣才可有效利用有限的時間去溫習?
(這篇文章會頗長,但寫得頗詳細,只要你耐心跟住做,你都一樣會可以有好成績!)

要有規劃才有方向,所以首先必須編制一個時間表,這樣就可知道自己的方向:
  • 每日應該溫習那一科
  • 攤分開每科都有適當時間溫習
  • 知道自己進度如何
  • 所讀的內容有沒有落後於原定的目標
  • 亦給予自己有一個適當壓力去推動自己
所以制訂一個時間表是非常重要的。


要編排時間表,要有四個步驟:
  1.  計時;
  2.  分科;
  3.  排程;
  4.  修訂。

1) 計時 - 計算你可以溫書的總日數(約數) 計算由你準備開始考試,直至考試的那一刻還有多少時間(2018年HKDSE考試時間表按此)。
  • 假設由現在(6月29日)開始立定決心溫習。
  • 計算至新高中考試前的一個月(即下年度的3月15日),大約有260日。
  • 考試前最後的一個月預留做衝刺期 (要採取更加進取的溫習的時間表,下篇會講)。

2) 分科 - 每科可溫幾多日
有些人會偏向著重選讀自己喜歡的科目,亦有些人安排劃每日讀一科,而大部分人更加會是隨興之所至,愛讀那科便讀(當然大部分時間都選擇唔讀)!


其實以上這些方法都並不可行。

讓我問你:你寧可一科5*,但另一科不合格呢?還是每科平均有4-5分(B-C)呢?我會選後者! 

我有一位中學同學,高考(AL)時不太讀他討厭的地理科,以致肥佬左(雖然他經濟科取A),但已令他不能入讀他心儀的香港大學。你想唔想咁樣丫?

根據經濟學的邊際報酬遞減(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法則:
  • 你一科要由40分,讀到60分(4/C)可能只需要10小時。
  • 但由60分要讀至80分(5*/A),可能最少要20小時
  • 咁你點解唔將呢20小時分配落兩科度,令兩科都攞(4/C)呢?
所以應每科分配差不多的時間,才合乎*成本原則*。


A. 分配科目時間,應有長有短,但應大致相等

首先,要分配讀書時間,必須按各科的不同需而有長有短:
  • 如課程較長的、較深的、較難的、較悶的學科應給較長的時間;
  • 科目較重要的分配較長的時間,如數學;
  • 由於中文及英文科沒有太多課文要讀,故此可以較少的時間溫習。
不過,當然要嘗試一段時間才知道是否合適。
而以上準則亦不是每人皆適合,每人應適當調整(若你英文差,當然要放多啲時間啦)
你係咪成日讀書讀到咁樣?


B. 計温書週期

現假設你讀七科:中、英、數、通識、經濟、電腦及生物,這該如何分配時間呢?
首先,你應知道每日讀一科一定不是好方法,因這效率很低,因轉得太快(未達經濟規模 ;-))。

最好的就是每一科連續讀3日(大約)。如以3日一科計算,即每個週期為21日(7科 x 3日)。但之前所說的,如何讓有些讀長些有些讀少些呢?

其實很簡單,假設我想數學及通識各增加半日,即每科3.5日,而可讀少的中英文可相對地每科減少半日,即中英文每個週期可讀2.5日,週期依然是21天!


那麼讀少一科(即共考六科)又如何計算呢?要先計算週期,以每科連讀3日,6科 x 3日=18日,為1個週期。同樣可以某科(如數學、通識)加些、某科(如中、英)減些。最好不要連續4天讀同一科,這樣有點兒太長。
〔好多同學都有去補習,咁時間表要點做呢?你應先扣除它們(假設你補經數兩科),剩下5科,5科 x 3日 =15日(週期)。當然補過習可温少一點,但不能完全唔掂,所以在週期中加 1天經濟、1天數學,自已温習。温書週期變成17天〕



C. 在日程表(月曆)編上温書週期

將這個溫書時間表寫落你的日程表內(Google / Yahoo / iCal;或實際的月曆),但要如何編排所讀的科目的次序呢?這個很重要,就是把喜歡的科目及不喜歡的科目輪流分配,即讀了一科你喜歡的,再讀一科你不喜歡的,感覺上就會好好多。(若你連續讀好幾科「硬嘢」,你會比死更難受呀。。。)

 

D. 計算每科總温書時間


剛才已說過,直至考總共會有260日,所以計算每科的溫總習時間如下:

*  計算總週期數:
    260 日 (可溫習的日子總數) ÷ 21 日= 12.38 = 12週期

*  每科的溫習時間 = 12週期 x 每週期讀書日數:

中文:  12週期 x 2.5日x = 30日 (每科)
英文:  同上

經濟:   12週期 x 3日 = 36日 (每科)
生物:   同上
電腦:   同上
      
數學:   12週期 x 3.5日 = 42日 (每科)
通識:   同上

總計: 30日x2 + 36日x3 + 42日x2 = 252日

完成這部分你便會「知驚鳥」(因知道唔多夠時間噢)!這亦是編時間表的其中一個目的。


E. 定每日温書時間

再來就要定每日溫習的時間,最好的就先定每日5小時,試行一段日子之後按需要調整多些或少些(但最少每日必須要有4小時)。

雖然時間表定了7日,但星期六、日其實可以自己調整,假設你星期六已玩了一日,星日就要讀足10小時,讀回少讀的那一天!但咁做就形同碌緊卡(借「時間」享樂),不過你個張卡唔係信用卡,係「大學學生卡」--- 碌爆左就。。。


要避免「碌爆卡」,特別係啲自制力差啲既同學,可以張時間表複印一份比父母。等佢地監察住。

呢一年平日絶對要克制。忍耐一年時間,換回以後生活的輕鬆,回報其實很高喔!你這段温書的時間去玩的「*機會成本*」會很高喔!

 

3) 排程

計好了每科溫書的日數,其實只是個開始。而更重要的是,要計算每日需要完成的課程單元(或頁數),即是要計算每日要温幾多課書,讓自己有個目標及方向!
  • 中英文是做練習的較多,要讀的課文、筆記很少。所以只需不斷做練習就好!
  • 經濟、生物、電腦等有教科書的科目,應先找出高中三年的所有教科書共有幾多單元,再計算平均每日要溫多少單元。
以數學為例,三年共有12+11+4=27課,27課÷36日=2/3,每日2/3課,即每三日要溫好兩課

若是文科(如地理)亦可計頁數,看課本有文字的部分至幾多頁(不計最後那些索引等等)加哂咁多本,再除以日數。

温書時,應先看課文(全文看,可以只粗略看,但必須每頁都看,因會有些細節你之前忽略了,或之前未知其重要),之後先再做 past paper 就最好 (沒有 past paper 的就做相應的練習),再看你有沒有落後於你的時間表。

〔好多人鍾意一早就做 past paper,其實我唔贊同。因若你好多都唔識,你其實只係死記緊!人既腦死記野係記得唔耐,同記得唔多架!〕

按此看首屆DSE的數學試題連答案經濟科按此

4) 修定

排程完,亦要定時作出修訂,以檢討時間表安排是否適合。

大約在實行了温書時間表後兩個週期左右,應看看是否某些科目溫習時間是否需作出加減。

但若平時一至五有一些街必須要去,應盡快(星期六日或學校假期)把原本的温書時間追回來。你可在月曆上作個標記(★),記錄某些日子出街玩左,然後在月曆上看那一日可以補回(寫低)。
譬如你原本的排程是「數.中.經.通.電.英.生」各3天、每天5小時,而你經的第2天(星期三)出街了。那便應該在週四及五繼續讀經濟科(完成3天週期),然後在週六日兩天,完成通識的15小時(三天)的温習時間。
總之若你騰出時間玩的話,少了的時間要馬上就要追回來。

如遇有學校測驗,有需要時可以把不同科目的時間暫時對調(這不會影響你每科的排程進度)。有時有需要的話亦可能要取出額外的時間(每天五小時以外的時間)去應付測驗,但切記不要用過多的時間去應付學校測驗,因為,測驗計的分數,遠較你四月考公開試的分數為少,聰明的你,知道應該點揀架啦?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定好時間表絶對是好的開始,但最緊要是真的要跟住時間表!這樣,我保證你可以有我一樣美滿的成績!

預告一下:下篇會講下點樣「睇」教科書先最有效率,及如何制定最後一個月「衝刺月」的温書時間表。


下篇打好啦:
如何制訂考試溫書時間表及一些讀書心得(下)



同學如有任何set時間表的問題或意見,可在下方留言給我喔!

若果覺得我寫的文章可以幫到你,可以在下方按 "讚" ,或按 "分享" 讓它幫到更多人!
  • 若想表示支持,可在下方留個 "Thank You" 呀!
  • 我會不定期 Po 些讀書心得,及考試技巧,想收到的話可在下方訂閱我的博客喔,或者讚好我的 fb 經數學人 喔。

文書協力:bk

相關文章:
小弟經數學人Facebook
2014年HKDSE考試時間表
2012 Econ DSE Paper 1 (MC Answer) (附解釋) 
2012 DSE Math Paper 2 Compulsory Part (Core) Answer 附詳細答案
心得分享:好好應用你手上的武器-計數機,考好 DSE 數學科
 

12 則留言:

  1. 感激不盡,讓我知道點樣去計劃剩餘不多的日子,
    希望日後可以分享下讀書既心得,例如數學應該點樣讀,溫書時是跟著課本課題讀還是自己編排內容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同學不用客氣,我只是把我當你的心得寫一下出黎,讓同學們不用白兜圈。好的,有空我會寫一下讀數學的方法。至於一般科目的溫習方法可見本文的下篇。
      http://ronaldchik.blogspot.hk/2012/09/timetable2.html

      刪除
  2. 請問有沒有時間表的例子? 例如我讀還修讀了旅遊,日文,bafs.我想問問您意見,你認為我專攻2科(旅遊,日文)因為bafs成績不太好,還是3科繼續讀呢?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學你好,
      以上文章就是例子呀!你還想看到怎麼樣的例子呢?
      從你bafs成績不太好,及你另外修的科都不屬商業及計算,可以推算你的專長不在bafs。與其用多許多時間攻一科不太有把握的科,不如集中火力吧。

      刪除
  3. thank you so much, I like your sharing.

    回覆刪除
  4. 萬分感謝!面對DSE好無方向,睇左你篇文章開始知自己系僅餘時間應該點做,同有方向咁去做!thank you!

    回覆刪除
  5. 我不是很明白。
    每日5小时读一科才算1日吗?
    eg 数学 12週期 x 3.5日 = 42日
    那我每日要用5小时读数学?

    如果我每日用2.5小时读数学就算半日?

    回覆刪除
  6. 一日半日為約數而已。
    實際要按個人專注力而定。
    另外,長假期間應按假期長度加長溫習時間。

    回覆刪除
  7. Halo 你好 多謝分享 睇完你篇文章有左d方向知道要點做 但係我有一個好大嘅難題。我係下一屆dse考生 我中史19/4考 bio係20/4考 好多野要記 一定溫唔哂 我係咪應該要作出取捨 ?thank you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連續考兩日,仲要係背誦科,真係難!
      但係都唔好話放棄一科既,不過時間安排果度要做好啲。重點係要平均分配時間。
      最後一個月既時間安排可參看下篇:
      如何制訂考試溫書時間表及一些讀書心得(下)
      簡單講,就係由你考不同科目既日期計,安排早幾星期的日子開始溫熟兩科,你覺得邊科要多啲時間背,就分配多一些時間。

      刪除
  8. 你好,想請問一下一日溫一科定係一日溫2—3科會比較有效益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視乎人。
      ◆若你專注力夠,一科較好。
      因為轉科後,你需要時間適應,又要執過書又盛,頻繁轉科會浪費左時間。

      ◆咁一日溫一科會唔會吸收力下降?
      會!但你可以轉下做啲唔同既溫習活動:譬如,跳下一課、快速重溫下一課、做下練習等等;

      ◆若你專注力唔夠,2-3科都好既。
      但一定要同一科要溫夠一定時間(至少2個鐘)先好。

      刪除

若想 *收到回覆* 通知,請以 Google 帳號登入,並勾選「通知我」(你依然可選擇 *匿名(唔開名)*) 。

另,Google 偶會審核留言而不能即時顯示,請耐心等候,不用重覆發表。謝謝!

關於作者

Ronald Chik (作者詳情及聯絡, 補習查詢)
教學廿多年,曾在傳統名校伊利沙伯中學、德愛中學任教,學位、副學士、文憑、毅進、中學、日校夜校皆曾任教。現主力湊仔,閒時替人補習,寫網誌,打羽毛球,生活悠遊。

標籤

/生活經濟 (73) '生活智慧 (48) /數學概念 (42) #DSE每年MC詳解 (37) '數碼智慧 (33) '趣味文章 (23) #讀書溫習相關 (20) /數學應用 (19) #S5 (16) //奧數.數學遊戲. (15) '親子 (13) //圖表說故事 (9) #S4 (8) #高小 (8) //老師不教的數學 (8) ''Youtube (7) ''男女關係 (7) #S6 (6) 'Guest Post (6) //MC技巧 (6) #練習 (5) '精選文章 (5) //日曆數學 (5) $\Money and Banking(貨幣與銀行) (4) '經數學堂 (4) //答客問 (4) #S1 (3) #大專 (3) $\Opportunity Cost(機會成本) (3) //計數機 (3) /經濟學習 (3) #P1-3 (2) #S2 (2) $\(Elective) Monopoly Pricing (壟斷定價) (2) $\GDP (2) $\Market Structure (市場結構) (2) ''GIF (2) #2 (1) #3 (1) #K1-3 (1) $.Algebraic Equation in One Unknown(一元一次方程) (1) $.Co-ordinate Geometry(直角座標) (1) $.Measures of Dispersion(離差的量度) (1) $.More About Graphs of Functions(函數圖像的進一步認識) (1) $.Percentage(百分比) (1) $.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排列與組合) (1) $.Pi(π)(圓周率) (1) $.Plane Geometry(平面幾何) (1) $.Probability(概率) (1) $.Pythagoras Theorem(畢氏定理) (1) $.Quadratic Equations(二次方程) (1) $.Statistics(統計學) (1) $.Trigonometry (三角學) (1) $\Consumer & Producer Surplus (消費者與生產者剩餘) (1) $\Demand & Supply(供求理論) (1)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經濟增長與發展)[選修] (1) $\Externality(界外效應) (1) $\Factors of Production(生產要素) (1) $\Fiscal policy(財政政策) (1) $\International Trade(國際貿易) (1) $\Market Structure(市場結構) (1) '待發佈 (1)

Youtube 頻道